研究生報告─總論

在上大學之前,我們不用做什麼選擇只要在父母師長的安排指導下完成教育就好;填了一個科系上了大學之後,幸運的人可能發現自己有了人生中正確的選擇,但也有另外一半更幸運的人,為了彌補那說不出來的空洞而稍稍費個時轉換個跑道。好吧我想大家都知道我是後者,但是我從沒想過換了Major卻依舊可以造成我唸大學以及現在念研究所的同一種窘境。

有一些科系是你一聽大概抓得到東西的,比如商學的行銷、管理;人文/社會科學的社會學、經濟學;理工的物理學或財務工程等等。我有時還滿羨幕那種報出自己科系後對方回應「喔~你唸XX啊,很好啊很多人念啊」,然後開始說他有個朋友也是唸這個現在在哪高就什麼的。所以單純以「科系名」來說的話,我大學念的呢,全台灣只有三所大學有。現在念的東西呢,據說全世界只有三所大學有。因此我大部分的情況肯定是自己要介紹一遍的,但如果不幸碰到沒有興趣了解的人,我們的對談可能就因此僵住個五秒然後默默地換到下個主題去。聽起來好像有點悲慘。

幸好悲慘的事通常只發生在點頭之交身上。但是有一種更詭異的情況是,在家人大力支持的情況下輕輕鬆鬆來了英國後,才知道他們也不知道我到底在念些什麼,才知道他們開始擔心那我畢業了後可以做些什麼。所以我想他們是支持我「來英國」這件事,然後再默默藉由部落格了解我到底在這裡幹麻。

所以我到底在這裡幹麻呢?我也還滿想回答的。只是這一年份加起來共四萬字的英文論文都沒辦法讓我吸收消化所有的東西時,我想我更無法在這裡用僅僅一千個中文字來輕描淡寫我們在學的東西。但是我還是想要試試看來個宏觀(macro)的練習,而所有的一切要從transnational這個英文字談起。

Transnational(跨國的)和 international(國際的)最大不同點就是字首Tran-帶有超越、跨越界線的抽象感覺(我打完這句就覺得點頭之交之類的可能也看不下去了)。最好理解的例子是現在被冠上跨國企業封號的品牌,比如可口可樂。基本上只要牽扯到跨國行為造成的全球性影響,都是我們上課會扯到的東西。今天我看到朋友在學校買了罐Coca Cola,看起來是件單純的消費行為;但如果我開始對排隊結帳的他說起回教國家為了反抗美國霸權,而生產出Qibla Cola, Mecca Cola來刺激穆斯林抵制美國貨(據說是為了教育小朋友不喝美國製的可樂,同時又可以滿足小朋友想想喝可樂的欲望),然後說我們應該也來當個反全球化的消費者來證明我們的在地文化,於是把他的可樂放回架上,給他一瓶蘋果西打。我想我可能會被視為激進份子,從此以後朋友都不敢在我面前喝可樂了。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小章節,涉入其中的還有全球媒體如何操縱消費者買可口可樂,然後另一個為什麼找黑人代言的可樂廣告比較少的爭論又會產生。於是環環相扣,全球位置的任何社會現象都可以拿來分析研究。所以來做結尾的話,Tran-也代表著我們在學的東西是跨領域、跨學科的,像現在電腦旁邊翻的是社會學的女性主義,雖然上個禮拜我們才上了政治經濟學的國家權力轉變。

所以套一句唸企管的人常自嘲的話,「什麼都學,什麼都不精」,我好像也掉落這個圈套裡。不過至少目前為止都呈現腦袋有東西的情況,就看之後有沒有什麼突破可以讓自己什麼都學,同時打破什麼都不精的迷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挪威縮影冬季版】冬天 ● 聖誕:從卑爾根Bergen出發的交通摘要

【英國】解決頭痛的住宿問題:超級推薦倫敦LSE經濟型宿舍

【面試分享2】 Panasonic 三井住友 瑞穗 Sanrio三麗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