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4的文章

【色色】用colourlovers玩日本的秋顏色

圖片
關於設計,又可以從過去一路講起。是也可以跳過不看。 印象中小時候除了正副班長,學藝股長更是當到可以榮退。 做壁報或春暉專欄是家常便飯、考試還好但美育永遠第一。 最討厭的是被選上畢冊負責人,其他同學悠哉唸書,我們就是念不到書還趕到吐血 ( 還從國中畢業趕到高中畢業? ) 上大學繼續做系刊美編和社團美工, 電腦打開永遠是小畫家、手上永遠沾著麥克筆鳥筆的筆跡。 出社會後和 PowerPoint 變成好朋友,曾操刀集團年度方針策略簡報的編排配置, 會後被別部門的同事問是去給誰外包。 或是被總經理指派製作讓他出國宣揚政績用的簡報, 或是幫表妹製作西北大學的 portfolio kit 然後真被錄取了這樣 ( 有沒有邀功很明顯XD ) 以上是發現自己在學生時代起,就脫離不了搞東搞西的癖好,以至於出社會後,設計始終占我生活很大的比例。有錢有閒時就繳費上個室內設計、花藝設計,沒錢沒空時就自己翻書、玩 pinterest 、想像工作室的模樣。 正式接觸設計裡的重要元素─色彩學,應該是幾年前用周末的時間,學室內設計 (interior design) 、買了那個圓轉盤開始。其實比較後才發現,台灣坊間的室內設計教學都以電腦繪圖為主,陸續找資料才了解,原來我喜歡的家具 / 飾品 / 色彩配置等,在國外稱作 interior coordinate 。像是在日本,有很多設計分野的專門學校, interior coordinate 甚至還被拉出來與 interior design 並列成為獨立的一個科別。反之, interior coordinate 學科裡,色彩學更是被相當重視的一門課程。 在什麼領域都有達人的日本,「色彩」也被視為一種領域,我敢這麼肯定,是因為我最近在看關於色彩的書《日本の伝統色を愉しむ》,其對於作者的介紹是─從IT產業轉換到色彩產業。想當然爾日本一定有色彩協會,而重視證照的日本,也是有色彩的證照。另外一個很重視色彩學的國家就是日本的好朋友德國(這兩個邪惡國家的文化也太雷同了),他們各自發展出一套色彩學體系,為色彩分類、命名、定義 。 這也是我曾經提到過的,個人對於為什麼日本人具備與生俱來的美感一直抱持疑惑 ( 每次都要拿台灣小學生的制服外面亂穿私人外套的例子 XD) 。 我想不管是哪類的設計,顏色都是基本的構成,而

【東京觀察5】日本女人教我的事:終極OL關鍵look!

圖片
說到 OL, 真的是不得不推崇日本出產的極品。每回在東京坐電車時,都覺得看人家的 OL 真是賞心悅目的一件事 ( 其實真正的極品為數也不多,大部分是穿得比台北上班族得體一點的一般大眾;不過當有極品出現的時候,我只能用驚為天人來形容啊。 ) 統整一下極品 OL 的關鍵字:端莊、幹練、氣質。 (請想像我的偶像篠原姊!) source:With 端莊是從頭到尾的 look 與姿態。幹練可能與年資有關、氣質則與身教有關。後二者必須倚靠自身的努力不懈來琢磨,本篇還是一樣討論外在的端莊感。 化妝 「上班一定得化妝,沒化妝如同裸體一般的羞愧」,是最近讀的書裡,作者所下的比喻。就我在日商上班的經驗來說, 99% 的女同事都有化妝,只是化濃化淡的差別而已。且,其實化妝不等於化濃妝,應該是「調整膚色、修齊唇線等等」的概念,比方前晚熬夜加班或應酬,隔天起床氣色不好,更應該拿出可以讓臉色紅潤的粉紅色化妝下地來修補,給人精神一振的感覺。因為「女人像花朵,會感染周圍的氣氛」,當花朵綻放時,是新鮮、漂亮、有朝氣的;但花朵枯萎時,只是一片死氣沉沉。 日本人因為很重視 ( 在意? ) 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就算愛抽菸、愛喝酒、習慣熬夜等,每天早上還是「裝扮」得神采奕奕,為的就是要贏取上司和同事的信任。而神采奕奕的表現,就是清潔的妝感與有條不紊的衣著。 清潔的妝感除了調整膚色之外,還有一個令我頗為意外的概念。 當起床後發現氣色不佳、面有倦容、不好上妝時,其實更要勇敢地露出臉蛋,讓人家至少看得見你的臉,而不是用頭髮蓋住成為烏漆媽黑飄動的一片物體。 這時可以選擇戴上無度數的粗框眼鏡、或是乾脆把頭髮綁起。 另外,如果是有瀏海的女孩兒們,聽說七三分(7:3)的分線是用來塑造惹人憐愛的感覺;九一分(9:1)的分線則有充滿幹勁的感覺,趕快撥撥看! 衣著 有條不紊的衣著,顧名思義也是整齊的意思。不只 OL ,日本的 salaryman ,皮鞋都亮的誇張,而且不知道為什麼都看不見刮痕 ( 對照自己的鞋子邊邊總是會磨到有的沒的啊 … 。 )OL 的話,穿跟鞋絕對不允許跟底磨損、鐵釘跑出來敲地板的聲音。「如果這個人的衣服皺皺的沒有燙,他的心也是一團亂吧,做事一定無法認真。」可見日本人壓力多大! 再來就是他們挑選衣服時注重的材質與

請你不聽話

30 歲起,很像計程車的跳表一樣,每跳一格,身邊就冒出了一群嬰兒。嬰兒的母親們,也就是從少女轉為人婦身份的朋友們,在婚前都不約而同從事過三合一的工作─ researcher( 撰寫婚紗評比報告 ) 、 planner( 企劃婚禮,當總召集人 ) 與 analyst( 分析與推薦御用新秘和婚攝等等 ) ;懷孕後又不約而同成為同一場讀書會的 member ,每次只要有一個學員發問,其他學員都極度熱情並爭先恐後的做心得分享。 我們很容易被人妻朋友和人母朋友的喜悅所感染,但畢竟沒走過的路,也無法發表親身經歷。有點像是,在職場中,沒經驗的人,講話就是沒份量;也有點像是那一天幫我清粉刺的美容師問我說:「妳沒看韓劇?那大家在討論星星的時候怎麼辦?」 「就,不說話啊,呵呵。」只能照實回答,而且我真的有呵呵。 雖然無從參與,但很多時候瞬間位移到角落畫圈圈的時候,總是也會畫出些什麼。零零碎碎的,卻也可以拼湊。 有幾次我畫出了以後有小孩的想像。然後拼湊成:如果我以後有小孩,我希望他不是個聽話的小孩。 聽起來不是自找麻煩?大家不都希望小孩越聽話越好?小孩不聽話怎麼帶?小孩不聽話以後變壞怎麼辦? 可能再多解釋個幾句好了:小孩可以不聽話,但小孩要懂事。對我而言,「聽話」和「懂事」好像不太一樣。聽話是隨 時聽從 老師父母的指令,長輩說一做一、說二做二;懂事則是他知道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了解而且可以學會那個年紀該有的相處之道、責任感、和妥協的方法。 小孩不是我們,我們要求小孩做的事、叫小孩聽的話,不一定適合他;但小孩是人,我們必須在他長大成人前,使他持有社會性的元素。 養出聽話的小孩,是對小孩的未來造成傷害的一件事。 為什麼我會這樣講,是因為我真的看太多了 ( 作者是有多老? ) 我有一位好姊妹,她小時候被教育成乖小孩,爸爸說什麼是什麼。她記得爸爸說上大學前都不准交男朋友,所以她很乖地聽爸爸的話。上大學後,她小心翼翼地認識異性、二十好幾開始體驗戀愛的酸甜苦辣,並逐步從戀愛中更認識自己。也許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和初戀修成正果,我的姊妹也知道從錯的人身上修正方向是難能可貴的事,但我們要的是時間、還有一種對未來的自我期許。我心疼她在學習享受的階段,還得同時應付長輩的逼婚。兩性的認識與相處是青少年的課題,不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