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1的文章

【面試分享7】後感

我人生中的第一場面試是在大四時,有一天無意間在系辦門口看到KPMG校園徵才的訊息而開始的。當同學都忙著補研究所和高考時,只有我閒閒沒事就跑去應徵auditor了。我不知道auditor要幹嘛,我只覺得可以比同學提早進入職場賺錢是件很屌的事。那時是兩位碩士、四位學士同時集體面試,聊一些很簡單的校園生活回憶,完全沒有問到審計之類的專業問題(問了我也不會...冏)然後就這樣被錄取了。所以我對面試的第一印象,以為只要笑容滿面、誠實以對就好。 很誇張吧,我完全沒想過審計員要做什麼、事務所在忙什麼,就這樣輕鬆地拿到一份offer。就我的印象來說,後來應徵會計、銀行員的面試內容,也與事務所校園徵才時一樣單純(但也有聽說某些四大問得很專業)。這一類型的職務通常不會問應屆畢業生你為什麼想當會計?為什麼想當行員?因為去應徵的人99%會回答,因為我是會計系畢業的,因為我是念相關科系的,問了好像也沒甚麼意義。 所以這種專業技術限制的工作本身,已經假設好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就是會來應徵他們家的這份職缺。直至後來應徵其他類型職務的工作,才發覺「有些」面試是需要有準備、有想法、有考官緣的一件事。這跟產業型態、公司文化、考官用人準則也是有很大的關係。 我朋友在申請美國MBA時有一個可以令我們台灣人仔細思考的例子。考官在電話interview的時候問她:「你為什麼想念MBA?」,她回答:「因為我未來要幫忙我父親的事業。」然後考官繼續問:「很好,但是你沒告訴我的是,你為什麼『想』念MBA?」 這其實是很簡單的對答題。有家業就等於想念MBA嗎?有家業可以直接接班就好了,為什麼想念MBA? 所以找工作是檢視自己的好時機。如果只是回答:「我想應徵國外業務,因為我英文能力夠」(英文能力是每個前來應徵者都符合的條件,你覺得這是個競爭性夠的回答嗎) 或「我想進入你們公司,因為大公司福利好、名聲好」(這也許適合用在可以做到退休的公司→安全牌路線,讓人覺得你夠穩定/反之則讓人覺得你不積極,所以換個說法吧) 諸如此類。 我要說這真的是件很困難的事,跟所有事情一樣,想一個說服人家的理由,是需要練習,也會經歷失敗的。建議可以有事沒事就想想自己的特質和自己擅長的事物,和不同領域的朋友討論各行各業的特性,一定可以漸漸理出媒合的工作,到時你就可以很有自信地把個人特質、專長、相關經驗、對這份工作的了解

【面試分享6】商業周刊 記者

我媽說我的人生精華都花在面試上了,她還真難得講出如此有道理的話。想想也是,整理了這兩三次求職的過程,發現我從金融業、科技業、消費品產業、精品業、文教業到媒體業都嘗試過,證明我跟蒼蠅(觸角多但沒方向)應該是同一類型的生物。  要我再舉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面試,那就非商業雜誌社莫屬了。那時記錄過面試的心情,現在在看一次真的是有點gay掰,明顯就是滿腔熱血卻又入世未深的研究所畢業生會想的事。尤其是像我這種碩士念人文科學的,自以為找工作是在搞學運。 真的是做過事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做「積極的態度」。 所以這篇算是懺悔文,懺悔當初的少不經事。工作的機運是會分配給真的想要做的人,我想考官閱人無數的資歷也不是假的,他們可以很清楚看出candidate的志向在不在此。在台灣媒體業被大聲撻伐的情況下,我真的很佩服有志走記者路線的人。我以為我愛寫文章,就可以累積出擔任文字記者那樣遠大的志向,其實是不可能的。記者需要的是一種使命與抱負,還有無人能比的實力。我相信行行出狀元,更希望看不起傳播學院出身的學生的聲浪可以少一點。 又激昂了一下。 進入正題,雜誌社的過程也是層層關卡,下一段會有更仔細的介紹。而且他們要的人也很明確,就是對新聞有熱忱,尤其是財經新聞。所以其實記者群裡有不少財金系或經濟系出身的人,而我竟然忽視如此相關的背景,在面試的時候沒有把它視為自己的優勢之一,可見當時我對這份工作的認知真的太不完整了。 筆試 1.數學。這是我筆試過幾家公司最難的數學題,不使用計算機的運算,難到有幾題根本不知道從何算起。那時一邊寫一邊覺得非商科出生的學生應該答對不到五成。 2.新聞稿英翻中。 3.邏輯。 作業 筆試過關後會收到一份限時24小時內回覆的新聞作文,我那次的題目是「兩岸MOU及ECFA對台灣的重大影響」 ,內容完全自由發揮。我真是火力全開地在一天之內搜集資料、重點摘要、把2000字的稿子趕完。剛剛自己看了一次初稿,很懷疑那時候是國台辦的哪位官員鬼上身。 ps.考官後來說我們的作業都不合格,他很失望在文章裡沒有看到我們有「quotation」的行動,例如與教授訪談,請他談論對這件事的看法。考官認為在一天內做到應該不是件難事。 面試 經理一關、主任與總編輯一關。考官非常犀利,邊挑眉邊問「台大學生是很聰明啦...只是當你同學都領金融業四五萬的MA薪水,你難道

【面試分享5】 花王 商品企劃

【花王】 應徵管道:104 面試關卡:部門主管+日籍主管 POSITION:商品企劃 OFFER:無 PAY:unknown  在104搜尋相似工作時有看到這個職缺,但我沒有主動應徵,主因是因為他們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台北矽谷,對我來說在南京線尚未通車前有些遙遠;以及對於是否繼續在同行領域(日系化妝日用品)發展有些猶豫。  履歷 不過在接到他們的面試邀請後,我還是前往面試了,HR也是寄了份制式履歷要我隔天一早回覆。制式履歷跟聯合利華的類似,有相當多欄的問答題需要填寫,包括 個人特質、價值觀、你所了解的品牌、WHY KAO、3-5年的期許、你所遇到的挫折/成就的事、對這份職缺的認知 。寫的同時當然有參考他們的官網,老實說做得很完善,商品資訊也都很豐富。 筆試 HR有事先來信說明面試當天會先進行英文與專業知識的筆試,而這真是個錯誤的開始,因為我沒有準備就去了,想說專業知識也許是寫些企劃案之類的,臨場發揮就好。考題全是英文,前面的閱讀比TOEIC和IELTS都難很多,有點像TOFEL程度;後面則是有關行銷的術語和專業文章。我是完全沒念過行銷學的人,我對術語解釋的程度只在4P和SWOT,所以在這裡掛掉了。 ps.考筆試的時候是在reception前面的幾張小圓桌上面寫,所以會很清楚聽到隔壁桌在交貨或是一群人在櫃檯那邊團購布朗尼的聲音,有夠不能專心的。建議要去筆試的人可以自備耳塞。 面試 一進去又是四對一大陣仗,個人真的很不喜歡這種壓倒式的日系作風。不過面試過程氣氛很好,主持的主考官很會提問,讓我很有機會表達自己。而他們也真的會看制式履歷裡的東西來請你舉例,像我覺得在優點的地方提到自己主動積極會很好發揮,隨後他們請你描述具體一點的時候,就可以說 「在應徵商品企劃之前,我會很積極做些比較商品的功課,如XX的Liese和XXX的瑪宣妮,兩者皆...,不同點又是...。」 或是 「我有實際去通路看商品鋪貨情況,發現...。」 中間也是有用日文和日籍主管交談,我一開始講的不順,第一印象可能不好吧,但隨後也是有比較抓到感覺了。 結果 有問到待遇和on board時間,當下覺得對談的感覺很好,機會不小,走的時候還送給每個應試者一份小禮物,企業好感度加分。不過可惜的是我今早打去問有沒有第二關的機會,隔不到三分鐘HR就寄來了感謝函,說真的有點不敢置

【面試分享4】UNIQLO 店長 行銷

【UNIQLO】 應徵管道:日系hunter 面試關卡:hunter窗口、hunter日籍主管、UNIQLO日籍主管 POSITION:店長、行銷人員 OFFER:無 PAY:店長起薪約42K 三月初的時候我去聽了場這個品牌在台大辦的說明會。五月底六月初的時候,我去面試了他們家的兩種職務,一個是店長,一個是行銷。這幾個月下來的總結是我在FB上說過的,對這家公司的感覺非常微妙,好像強烈中少了點火花,想要愛上它時機會又跑了,這樣。 那一場台大說明會是為了招募店長而舉辦的,約有150位學生參加,由台灣區負責人高坂(那位日本籍的大陸人)主講。會中不斷播放品牌的成長故事影片,強調他們重視的精神與全球布局的野心。而這一批招募成功的店長候選人是要前往日本接受兩年的訓練,期間會被分配到不同縣市的門市。須具備英文能力,日文則是可在日本當地接受語言訓練。兩年後再由公司分配工作地點,不一定是台灣,也不一定是亞洲。 他們對店長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同時給店長的權利也是很大的,甚至把店長放置在總部之上,由店長將想法傳回總部,請總部支援配合。這跟一般學生預期在店鋪任職幾年之後,轉任總公司的策略單位是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說明會上學生的發問,顯示了大部分學生對店長的功能不甚了解,絕大部分的問題是關於店長後續的發展、不適任後可否轉調等,而高坂也一直在強調他們要的是經營者,一問一答之間感覺有些代溝產生。 這場說明會並沒有激發我去投遞履歷的動機,一是店長是我沒想過的事,二是我現階段想留在台灣就業,不想再去日本了,三是我覺得高坂人如其名,非常高姿態...所以我就沒有趕在四月底截止時送出履歷。但是到了五月我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又在104上看到他們徵求台灣地區店長,104 總是這樣的,會害人不自覺的把履歷先丟再說。 於是我收到了hunter的面試通知,並完成了他們家的制式履歷,內容包括WHY UNIQLO、個人的工作價值、未來五到十年的生涯規劃。隨後前往仲介辦公室面試店長一職,經由對談過程發現這可能真的不是我想要的,於是自動放棄下一關。 那時面試我的仲介日籍主管對我非常challenge,但很棒的是他同時也建議我該修正的地方。我當初表示我的離職原因是因為前公司的某些情況,以為這樣對新型態的日本企業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但其實不然。對於一些愛挑毛病的考官來說,這是很容易被他們批判一個結論

【面試分享3】資生堂 經營企劃 幕僚

【資生堂】 應徵管道:104 面試關卡:HR、日籍經理、日籍副總 POSITION:經營企劃部 / 儲備幹部 OFFER:有 PAY:暫不公開 2009年念完傳播研究所也是嘗試投了許多不同的產業,看到化妝品產業的經營企劃儲備幹部職缺相當興奮,想像是表妹進入LOREAL上班時那樣的情景(事後發現新鮮人太愛幻想真的不好...)。現在想起來也很誤打誤撞,職缺明明就掛上「經營」企劃兩個字,但表妹協助我的準備方向完全是走品牌行銷路線,不過我想對台灣大眾來說,真的也解讀不了經營企劃的意思(因為我進去後主要是做KPI管理的工作,本部的重頭戲則是集團年度方針的籌劃,聽起來也是挺酷的)。 那時公司有寄來一份「對於化妝品產業的生涯規劃」日文作業,以兩張A4為限。我那高材生妹妹不愧是唸西北大學的料,她建議我先從 台灣化妝品市場概況開始撰寫,帶入品牌發展,寫出現階段商品的佈局情況,最後強調WHY THIS BRAND以及我能為公司帶來什麼 。這一連串的行銷邏輯真的很有用,不只是用在跟品牌行銷有關,對於任何人想要強調對應徵公司的了解,都可以套用這個公式。 面試的時候是大陣仗的四對一,我那時的日文已經一年多沒用了不太靈轉,主管一直問我「戰略的定義」,心裡想說媽呀你是要打仗嗎 (日商都會稱策略為「戰略」、稱行銷為「販促」等的漢字直譯)。但還是幸運有抓到核心點,比如公司的大方向應該是以顧客為中心等等的,抓關鍵字就是了。 第二關面試副總也問了個有趣的問題,像開價通路有很多都是這個品牌旗下的商品,比如瑪宣妮、戀愛魔鏡、ZA等等,那為什麼在銷售這些商品的時候,會把母公司的字樣給貼住呢? 我從來沒想過這類的問題,只好說為了讓台灣消費者覺得很新鮮吧,把焦點放在子品牌本身的字樣就好 (但我個人是希望不要貼標的,這樣才能顯示出THIS BRAND的強大啊)。 現在回想起來,我是用「做行銷」的動機與企圖去應徵儲備幹部,導致與後來實際的「經營管理」工作情況有很大的落差產生。因為既然是經營管理,我們這個部門做的就不是執行行銷活動的角色,充其量是一個公司的幕僚單位下的跑excel的小兵。又資生堂深耕台灣也快一甲子了,公司的文化與組織的制度90%是local, local, still local(部屬以課為單位,上司是課長,私以為是在公家機關上班只差沒寫公文...) 不像外商的儲備幹部有輪

【面試分享2】 Panasonic 三井住友 瑞穗 Sanrio三麗鷗

接續上一篇既然有講到日系人才仲介公司,那就依照公司類型先來寫有關日商的好了。 我在2007年從日本回來時有找過一次工作,那一次是財會BA+日文專業,於是也被侷限地投了日文與會計/金融的工作,直覺是→反正在日本都是有頭有臉的企業,聽起來不錯。 【Panasonic】 應徵管道:104 面試關卡:主管 POSITION:會計 OFFER:有 PAY:忘了 【日系銀行1】 應徵管道:某日系人才仲介 面試關卡:HR、經理 POSITION:企金專員 OFFER:有 PAY:約30K 【日系銀行2】 應徵管道:104 面試關卡:HR、日籍經理、副總 POSITION:企金專員 OFFER:有 PAY:約30K 兩家日系銀行基本上完全沒問及金融知識,感覺很愛用新人,也覺得我的背景非常適合。我後來有去其中一家做滿了試用期,公司內部學經歷都很好(很接受中途採用),同事也很活潑,社內主要書信與系統是使用英文,只有日商組的同事需要會日文。是很國際化作風的日系銀行,這點我很喜歡。不過做一做覺得我還是想去公關公司(我想大家會在這一系列文章看到我的渴望基本上沒有變過...),就又跟大家掰掰了。 新人底薪雖然不太漂亮,但同組資歷多一兩年的姐姐都有領到不錯的pay。而且我走了之後,主管就開始堅持要用有工作經驗的人...(對不起...) 【三麗鷗】 應徵管道:某日系人才仲介 面試關卡:日籍總經理 POSITION:行銷企劃 OFFER:第二關之前放棄 PRY:約35K 對沒有相關學歷背景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有35K左右的pay真的是太夢幻了。連工作標的都很夢幻,主要是幫知名卡通人物推廣在台的一些商標授權,例如信用卡合作和航空專機,就是前人的代表作。公司編制大約二十多人,除了搞IT的之外其餘全是女性,感覺有點失調。第一關被問到一個有趣的問題,「你覺得我們家的卡通人物和小叮噹或櫻桃小丸子不同的地方在哪? 」答案很簡單,就是沒有嘴巴( 咦不是啦~) 。總之這一題考官對我的回答很滿意,也有了下一關做一份企劃案的機會。但是因為他下一關約的時間是晚上七點半,那時還是年輕少女的我聽從爸爸的指示說,這種公司去不得,就沒去面試了(蛤?)

【面試分享1】緣起。室內設計與朱宗慶的詭異交集

從五月初認真開始找工作到現在也快兩個月了,這次是轉職生身分,不過跟應屆畢業時準備的情況基本上是大同小異。 記得當初要離職的時候聽到很多聲浪建議→還沒確定方向就再繼續做下去,想好再走。但我個人,你也知道,就是很拗啦,我的觀念是 ① 想走一定是有更可以支持自己的原因 ② 很多事現在不放手一搏請問是要等到何時。如此的衝動行事之人。  不過走安全路線也是好的,先找到工作再跳槽,就不會落得像我這樣又要再經歷一次求職的過渡期(估計2.5個月)。別忘了這中間還要肩負起家人碎念的機會成本(我當初就是忘了計算進去XD)。 身邊很多朋友也是會對現在工作迷網的,其實我到離職後都還是這樣。那時還很熱血的把年終獎金拿去報名台北車站易禧室內設計的課程,一圓自己小小的設計夢想,而且還拿著作品集想證明非科班出身的我究竟有沒有實力,如此而已。我那時也是看了很多設計方面的職缺,但我知道如果真的要做也不會只是當個繪圖員,而是要做得更廣、更有美感的工作。 所以空窗開始後,我投了 進口家具代理商晴山美學的視覺陳設助理 ,面談時說的工作內容是館內的showroom陳設,以及外面豪宅合作建案的陳設(ex. 樣品屋會向我們租借傢俱和飾品擺設)。順利錄取後發現主要的工作內容是飾品管理(說我是倉管也不為過,每天蹲在倉庫貼標五小時。)我向主管建議他們徵才時需要改進的地方後,就跟他們說掰掰了(一方面也是薪水關係,28歲還領28K是個自己過不去的牆。)不過真的是很有趣的一小段經驗,平時都有很密集的商品訓練課程,包括家具品牌的歷史背景、沙發皮革或繃布的認識與判斷、飾品的材質與手工價值、還有我來不及上到的色彩學等等。平常在外面想學也學不到,或是搞不好還要繳比28K還貴的學費呢。只能說真的真的真的適合想走精品設計路線、又不在乎從助理一路爬起的人,未來也可轉戰精品櫥窗設計等等,但我就是玩票性質較大,沒有那麼大的決心啊。 真的開始認真思考「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是離開晴山的時候。其實我從大學畢業起就好想找行銷企劃/公關的工作,還記得用不相關的財會背景去面試朱宗慶打擊樂團的行銷企劃人員,那個職缺非常有趣,除了筆試會考中英翻譯的新聞稿之外,也要自己負責帶團出國參訪。當時年紀小又無社會經驗,開了個28K但主管說無法,所以在我印象中,這一類型的工作薪資水準普遍不高,也是令我一直卻步的主因。 (然後五年後還是接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