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被說是最包容的國家
萊小鎮從60年代開始有大量的印巴移民潮,是英國印度人口最多的城鎮,號稱為小印度,我在剛來英國的文章裡好像就有提到。史丹利來萊小鎮逗留時總是對於數量龐大的「有色人種」(包括我們華人)留下深刻印象,我才發現這裡真的是個小地球的縮影。
本地人就跟一般英國人一樣(這句話邏輯有點怪),喜歡沒事就去喝喝小酒。這裡撇除放些芭樂歌的學生酒吧不談,托潘的福,我們常有機會去聽她咖啡店同事的現場演奏。在這些提供樂團、歌手的場地總是可以享受到英國人點杯小酒席地而坐的自在,隨著音樂swing,或是爵士或是鄉村吉他,有很純正又道地的英國酒吧風味。
在這些小酒吧看不到什麼外地人,我想他們應該都跑夜店了吧,因為這裡最棒的club還很有行銷手法每星期四晚上都來個「印度之夜」,我都覺得我不用去孟買了。也因為外來人口的關係,除了基督教徒之外,印度教、回教、錫克教(終身不剪髮,頭巾包法和回教徒不同)是剩下的大宗。在這裡裡常常看到包著頭巾的學生,上課旁邊會有留著大鬍子的同學,學校也很貼心地有提供穆斯林(回教徒)禱告的小隔間。今天在學校剛好有伊斯蘭社團辦的文化交流會,昕昕對這個總是很有興趣,於是我們就在那裡繞了一圈,她對不同文化的好奇還讓伊斯蘭新朋友以為我們是在念宗教學的。
她真是我目前認識眼界最廣的中國女生了。頂著比我念小學還久的記者資歷,還有一個伊拉克籍男友,可惜這小伊太過西化沒辦法將伊斯蘭文化傳授給她(這是令以中華文化為傲的她很不解的變相國族認同)。於是我們今天被抓去玩益智問答,測驗我們對穆斯林了解多少。我只知道他們一天要禱告五次,禱告像在唱歌,可蘭經我回答說有九章。我看到穆斯林忍住不吃驚的表情,總共有一百多章被我驟減不到一成,只希望他不要以為我看輕他們神聖的法典。
從九一一之後,穆斯林一直很努力向世界訴說他們的宗教是以和平為出發點的概念,還有釐清大家以為穆斯林都是阿拉伯人的誤解(穆斯林在阿拉伯世界的比例只有18%,多散佈於其他國家)。就像今天我們的遊戲主考官是印度人、請我們喝薄荷茶的女生是英國與突尼西亞的混血兒,都不是阿拉伯人。
除了印度跟中東的學生,這邊也有很多非洲來的孩子,個個都很好學,上課很積極很可愛。但是他們真的太黑了,有一次晚上雷米跟我打招呼,我還找了一下聲音從哪裡來。雷米就不會像亞洲人(包括印度)那樣內向或內斂,跟他聊完天後總是有世界好光明、未來好璀璨的感覺。
萊小鎮這裡總是沒什麼大起大落的新鮮事發生,但是我更好奇的是還有哪些地方存在著這種零距離感的異文化接觸、這種與移民文化或是第三世界而不單只是和歐美主要大國之間的聯繫。我慶幸有這種體驗,就像我在昕昕面前可以向老外自我介紹說I'm from Taiwan and she's from China這樣,很自然地享受彼此在文化、種族甚或宗教上的尊重。
本地人就跟一般英國人一樣(這句話邏輯有點怪),喜歡沒事就去喝喝小酒。這裡撇除放些芭樂歌的學生酒吧不談,托潘的福,我們常有機會去聽她咖啡店同事的現場演奏。在這些提供樂團、歌手的場地總是可以享受到英國人點杯小酒席地而坐的自在,隨著音樂swing,或是爵士或是鄉村吉他,有很純正又道地的英國酒吧風味。
在這些小酒吧看不到什麼外地人,我想他們應該都跑夜店了吧,因為這裡最棒的club還很有行銷手法每星期四晚上都來個「印度之夜」,我都覺得我不用去孟買了。也因為外來人口的關係,除了基督教徒之外,印度教、回教、錫克教(終身不剪髮,頭巾包法和回教徒不同)是剩下的大宗。在這裡裡常常看到包著頭巾的學生,上課旁邊會有留著大鬍子的同學,學校也很貼心地有提供穆斯林(回教徒)禱告的小隔間。今天在學校剛好有伊斯蘭社團辦的文化交流會,昕昕對這個總是很有興趣,於是我們就在那裡繞了一圈,她對不同文化的好奇還讓伊斯蘭新朋友以為我們是在念宗教學的。
她真是我目前認識眼界最廣的中國女生了。頂著比我念小學還久的記者資歷,還有一個伊拉克籍男友,可惜這小伊太過西化沒辦法將伊斯蘭文化傳授給她(這是令以中華文化為傲的她很不解的變相國族認同)。於是我們今天被抓去玩益智問答,測驗我們對穆斯林了解多少。我只知道他們一天要禱告五次,禱告像在唱歌,可蘭經我回答說有九章。我看到穆斯林忍住不吃驚的表情,總共有一百多章被我驟減不到一成,只希望他不要以為我看輕他們神聖的法典。
從九一一之後,穆斯林一直很努力向世界訴說他們的宗教是以和平為出發點的概念,還有釐清大家以為穆斯林都是阿拉伯人的誤解(穆斯林在阿拉伯世界的比例只有18%,多散佈於其他國家)。就像今天我們的遊戲主考官是印度人、請我們喝薄荷茶的女生是英國與突尼西亞的混血兒,都不是阿拉伯人。
除了印度跟中東的學生,這邊也有很多非洲來的孩子,個個都很好學,上課很積極很可愛。但是他們真的太黑了,有一次晚上雷米跟我打招呼,我還找了一下聲音從哪裡來。雷米就不會像亞洲人(包括印度)那樣內向或內斂,跟他聊完天後總是有世界好光明、未來好璀璨的感覺。
萊小鎮這裡總是沒什麼大起大落的新鮮事發生,但是我更好奇的是還有哪些地方存在著這種零距離感的異文化接觸、這種與移民文化或是第三世界而不單只是和歐美主要大國之間的聯繫。我慶幸有這種體驗,就像我在昕昕面前可以向老外自我介紹說I'm from Taiwan and she's from China這樣,很自然地享受彼此在文化、種族甚或宗教上的尊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