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觀察2】日本女人教我的事:最拍謝最為別人著想的一群人
所謂的日本民族,就是大和民族。「和」在日本是非常重要的軸心觀念,其重要程度有點像是「倫理」之於中華民族。一言以蔽之,「和」就是整體社會的和諧與祥和,在日本列島裡是大和民族相當遵從的秩序準則(但在日本國土外可能就不需要了,不然怎麼會有太平洋戰爭呢XD)
遵從規矩、不擾亂秩序的日本人特點,相信大家也在311大地震後,可從新聞轉播中強烈感受到日本人的井然有序。大和民族的這項長處,建構於「無時無刻考慮他人的感受」,也就是他們真的很會「為對方著想」。比如:
1. 為陌生人著想:
尖峰時刻擠電車時,不管你的包包長什麼模樣,如果在東京,東京人一定會將包包往胸前或身邊塞。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你背的是後背包,一定會拿下來用手拿著挨在腳側;如果是女性的肩背包,一定會用手臂裹住往胸前靠攏。只有這樣,才能方便大家擠出電車時不會被包包擋住。
這一點真的要替他們拍拍手,至少不像我每次在台北搭公車或捷運時,要穿越層層的後背包和女生們往斜後方背的肩背包。
擁擠的時候,
女孩的包兒請往前拿,不要阻礙到別人唷。
或是在餐廳、在電車上,絕對沒有白目不戴耳機、直接用擴音看youtube或玩遊戲的。你手機的聲音,對你來說是娛樂、對旁人來說是噪音。手機不發出聲響,是日本人很普遍的常識之一。
2. 為小孩子著想:
在公眾場合是聽不到責罵小孩的聲音的。東京的媽媽都很溫和,通常是好聲好氣對小孩說:「請你坐好」、「不要這樣撒嬌好嗎」、「弟弟希望你把車車借他玩,好不好呢?」等等。反觀台灣媽媽動不動就吼:「XXX你給我過來!」、「XXX你欠揍嗎!」、「XXX你再這樣下次不帶你出來!」。
小孩也是人,請拜託給小孩應有的尊重,感恩。
由此可知,大和民族從小就被教育「給人家方便和尊重」、「以團體的和諧為主」。而我這次買的小書,因為是教育女性化妝的重要性,所以出現了一句我認為are you kidding me的論述:
「有好好化妝的女性,就是有好好顧慮到周遭氣氛的女性。」(以團體的和諧為主)
Excuse me? 化妝很重要當然沒錯,尤其日本人強調在工作場合更是要化妝,也是讓我很被說服,畢竟化妝就像挑選要上班的衣服一樣,是一種展示個人對工作的重視、和可間接評斷有否專業度的依據之一(衣服要穿對、化妝要化對=有沒有sense。)
但我今天只想素顏出門,就要被定義成沒顧慮到周遭氣氛?這就是為什麼在東京生活很累,懂咩。
除此之外,事情總是一體兩面。「太考慮他人的感受」時,就會變得「太在意規矩」或「不敢和別人不一樣」。比如:
因為「帆布托特包最原先的用途是讓主婦在家裡附近購物拿的,搭配的裝扮是以休閒風格為主。休閒的穿著比較適合在自由之丘、二子玉川等地逛街。」所以不會看到有人拿帆布包逛新宿伊勢丹或銀座三越、松屋等高級百貨。
其他的規矩還有,「海灘拖是去海邊才穿的」、「運動鞋是在健身房穿的」。
諸如此類。
或是轉化成,這個那個、這些那些都以別人的觀點為優先考量(始終以團體的和諧為出發點。)這次買的小書在諄諄教誨女性應不斷催眠自已很漂亮的同時,總愛來一發「尤其男性如此覺得」的結語。在講肌膚保養的重要性時,來一句「尤其是,男性會藉由女性的外表判斷女性的內在。女性的外表如果是缺乏照護的肌膚,有乾澀或是無光澤的情況,表示她也不會好好用心經營生活。」
或是在講個人魅力度的提升時,也來一句「 等著過斑馬線的男士們,目光總是會停留在對街裙襬隨風飄逸的OL身上。妳也來成為受人注目的女孩吧!」
You are kidding me again. 如果女性的最終考量點是在乎男性對自己的看法的話,妳作為一個人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只想問,日本女人,可不可以請妳多做點自己?
而我們為了要了解日本女人如何努力「女為悅己者容」,下一篇將努力朝小書的重點─日本女人的化妝小技巧─著筆,請繼續期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