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觀察3】日本女人教我的事:補妝重點與化妝室禮節
因為一再向各位保證要帶入本書的重點(本書是這個),但說真的,我這裡既不是美妝部落格,身邊比我懂化妝然後又真的很正點的姊姊妹妹們也很多很多,而我當初買書的用意也只是想多背點單字...。所以與其說專注於美妝的技巧分享,反而我希望的,是藉由了解日本女性的做法和思維,給自己(和勤於閱讀碎念文的大家)多一點的思考空間,多去找「為什麼」背後的原因,並從學習人家長處的過程中,也發現我們的長處。
這樣而已啦。
回歸正題。雖然最近韓風當道,但因為日韓的歷史情結再加上IT產業被打趴,韓國女星的嬌媚也不是他們喜歡的型,所以在東京看不到台灣東區滿街跑的韓裝,也看不到日本女生畫著韓國女生的濃眉。日本人對於時尚這一塊,還是有很多「日式」的堅持與自信。日本的美學,可能無形之中滲透於日常規矩裡,不自覺讓他們對於品味這回事,很有信心、也不須盲從。
這讓我想到曾經跟隨先生被外派到北京的日本姊姊如是說:「好奇怪噢,中國人雖然拿名牌包,但整體打扮就是不好看。」
整體感!我想我抓到了姊姊的重點。就是你看一個人從髮型開始到鞋子的協調度。包括髮色、妝感、穿搭、飾品、包包等等。甚至內在。
終於終於,讓我們來從妝感說起。「請想一想妳今天想表達的氣氛,化出一個適合今天心情的妝容。」作者認為,女人的心情一定有起伏,但是身為一個「無時無刻考慮他人感受的」辛苦日本女人,愁容滿面是不被允許的,因為妳會連累到別人的心情受,這樣就不好了。所以,給人家「這個女生好有朝氣啊」、「我也想要像那個女生一樣」的感受,是她鼓勵讀者邁進的目標。
有沒有又是不思議的「以別人的觀點為出發點」,來打理好自己的角度呢。我認為的化妝反而是滿足自己的期待,比如看到自己從剛睡醒的恍神模樣轉變成神采奕奕的瞬間,一種每天都可以有的小期待。
(然後兩小時過後妝就剝落,尤其在這烤焦夏天。)
日本人也是會脫妝的啦,別看每個人臉上都像剛完妝一樣,那是因為女孩們幾乎每天都扛著家裡的化妝品出門,才有辦法每間隔幾小時就用所有的工具仔細認真的補妝。而補妝在日文的直譯其實是,化妝校正(化粧直し)。所以不是像我們單純拿粉餅出來,重新鋪水泥一樣補上一層。
化妝校正的小重點是,隨身攜帶乳液、化妝棉與棉花棒。在已經乾裂或泛油的部位沾取乳液擦拭後,才可以重新打上化妝下地、粉底液與蜜粉。
沒錯,是蜜粉,不是蜜粉餅!我看過不少旁邊補妝的女孩從化妝包拿出一罐蜜粉,撲撲撲。她們的化妝包都比台灣女孩最近愛背的小鏈包大。很。多。
但為什麼日本女孩可以這麼從容的補妝呢?我想除了自己在意、或在意別人的眼光之外,還有就是得天獨厚世界優質的洗手間的貢獻了。大家都知道在日本的百貨公司或翻新過的車站,洗手間裡一定有讓女性自在整理儀容用的梳妝區,好一點還有全身鏡和四面八方鏡讓女性端視全身姿態。不好好利用豈不是浪費。
伊勢丹的化妝間
可能妳也會說,微風或是飯店也有高檔的廁所、阪急的洗手間也挺優,難道我們無法在那裡好好補妝嗎。沒錯沒錯,我們的硬體也可走在世界尖端,但就是有個地方不一樣。
而且是我積怨已久的小地方:可不可以請某些女孩,拜託妳們洗完手的水滴,不要在地上亂滴、或是盡情揮灑在別人身上好嗎。
我真的不太能理解,手就在洗手槽裡洗好、輕甩,為什麼要在玉手濕漉漉的情況下,抽離洗手槽,將地板滴滴滴的,然後來個現場氣功大甩手表演,甩到我腳上。
我每次看到日本人不管男性或女性隨身帶著手帕,都會想到小學的時候,也是每天會被衛生股長檢查手帕衛生紙。日本人相當注重清潔衛生,所以這是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教育產物嗎?我不是說我們也要隨身帶手帕,但是她們除了用手帕把手擦乾之外,如果洗手間附有擦手紙,還會隨手抽一張,把自己使用過的洗手槽周圍的水漬,擦掉,而不是像討厭的女孩製造擾人的水窪啊!當洗手間或梳妝區的檯面溼答答,無法放置包包的時候,我們是要如何一手背包包、一手掏出化妝包、搜索棉花棒、轉開乳液蓋倒出沾取、擦拭、還有丟一下垃圾呢?
因為我們不是章魚姊,所以最後只好胡亂匆忙拿出粉餅修補牆面,隨時還要小心旁邊的人潑水。
不得不承認,日本為什麼有貼切生活習慣的設計,是因為日本人就是有因應需求去解決與改善問題的習慣;同時禮節正確的日本國民,也會考量全體使用著的權利,而使「讓下一位使用者可以方便使用」的小使命成為自己的義務。
不知道我還能說什麼了(但其實應該還是有很多想說的XD。)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