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1的文章

【東京生活】用Home Stay一探日本的家庭教育!

圖片
所謂的東京寄宿,顧名思義就是住homestay這件事嚕。接待我的中原家庭的構成很單純,就是爸爸、媽媽和兩個小朋友。哥哥四歲半,爸爸每天會帶他去托兒所上學。弟弟七個月大,很乖、不太會哭鬧,目前是由爸爸向公司請育嬰假在家照顧。 相較於其他日本家庭,中原爸爸是極少數的家庭主夫,繫著圍裙、做著家事,非常專業地從事煮飯帶小孩的工作,最近還報名法國料理教室。中原媽媽則繼續上班,本身也非常喜歡旅行,近年都帶哥哥出國趴趴走,爸爸因為要在家照顧弟弟,所以非常羨慕哥哥去過德國、波蘭、奧地利、夏威夷、港澳等等國家。最有趣的是,媽媽之前帶哥哥去澳洲一起homestay,由曾經是學校老師的host接待,平日就可以讓哥哥學習英文。 中原媽媽在高中時因為姊妹校的關係,自己很喜歡住homestay,所以到現在都還很歡迎留學生住在他們家,我是他們接待的第十五個住宿學生。不過在日本homestay還不算盛行,畢竟對日本人來說,光是到家裡坐坐就不太方便了,何況是同住一個屋簷下。 原本是抱著可以多說日語以及每天都有晚餐吃的心情,申請寄宿家庭;不過真正難得的是,每天看著日本父母親教育小孩的樣子,實在非常有趣吶!中原爸媽最近在為小弟弟明年進入托兒所的申請,一直跑區公所遞交申請資料(這樣爸爸就可以回去上班);對哥哥的教育則是讓哥哥有多方面的學習,禮拜六一整天是不同的才藝班趕來趕去,從體操、游泳、音樂到英文,非常非常的充實(=小孩很嗨,爸媽很累)。 不過中原一家人也跟東京的小家庭一樣,擠身在住宅區的一間獨棟小房子裡,房子坪數真的不大,尤其蓋在樓梯下的廁所連我用起來都覺得狹小,不知道兄弟倆以後長大勘不堪用。但最重要的還是一家人開心享受生活的樣子,假日爸爸就會做些特別的料理(可樂餅、義大利麵、拉麵等),或是開車(迷你的六人座RV)帶著全家人去吃涮涮鍋吃到飽,然後再去池袋西武採買一些哥哥用的童書、數字練習帳等等,再開心地回家。平時也都會收到住在長野縣爺爺寄來的根莖類蔬果,還有新瀉縣外公寄來的白米,都是老人家自己下田種的新鮮貨,再用這些當作食材,作為每天的晚餐。 很訝異自己在三十歲之前可以順利體驗到homestay! 當初申請時其實很不安,畢竟是要跟完全不認識的人一起生活一陣子,不知道host family親不親切、嚴不嚴格、好不好相處。可以被中原家接待真的非常幸運,讓我每天都不用擔心早晚餐,每天回家...

【東京生活】短期選語言學校,長期選別科

圖片
大學的時候,在台灣有稍稍學到日文動詞變化的東西,大致上來說,我的日文從頭到尾是2006年在慶應附屬的日本語別科學來的。這個月偷了一點閒,選了一家語言學校好好複習一下。當語言學校的老師聽到我以前是在別科學習日文時,大部分的反應都是「啊,課業應該很緊吧」,大部分也不會因此對我想要加強會話感到意外。 想想也是,在大學附屬的別科學日文,應該有點像是日文系的感覺吧,聽講的授課方式居多,也大多是15人以上的大班制。所以這次選擇語言學校加強會話的部分,才上了兩天,就覺得很安心,因為果然語言學校教的就是自己不足的東西。 我這次是報名會話班,有拿到一本很好用的教科書,主要是用聽力來練習口說的教材。除此之外,每天老師的授課重點都不一樣,包括生活和商用會話、presentation、語彙、聽解、專題討論,都是很需要口說的運用,對會話練習應該都很有幫助。 九段日本語學校是一間接受中途插班的語言學校(每個月初皆可入學),目前為止上課狀況我覺得都還不錯,班上學生六人,由三位老師輪流上課。除了一位幫我測試的資深老師有點晚娘臉,ま~在東京感覺也還算正常啦。 附上回家途中的夕陽照一張,這是有很多小朋友在玩耍的公園一角。

【東京生活】好愛的東京聖誕節

圖片
冬天的東京,永遠是浪漫的。即使一早從被窩裡爬起來是有多麼地不願意、一路走去搭地鐵的路程是有多麼地冷颼颼、一群在有樂町線與東西線交錯上班人潮是有多麼地駭人,這些那些的小討厭,總是會被住宅區巷口轉個彎出現的那棵楓樹、西武百貨裡開心選購禮物的人潮、以及走累了就進去的舒適咖啡店處所給百分之百的稀釋完全。 這是久違東京四年多的心情。早上可怕的通勤時間一過,東京就會是可愛的樣子,像一層一層剛裹出來的棉花糖一樣,在天冷的時候暖綿綿的捧在手裡,那是一種「啊,冬天就應該這樣子啊」的感覺。 這也還只是往返學校與住宿家庭間,只是在JR中央線以北,只是在商業大樓林立的千代田區、以及人多吵雜的池袋附近的光景。如果就只是這樣子的生活,也是可以感受到東京是浪漫的。如此而已,好像也足夠了。 講求過節的東京人,果真很盡力地期待聖誕節哪。  (所以我在車站買了個髮圈,當然要故意跟店員說請包成禮物,ㄎㄎ。旁邊是在超市尋獲的巧克力餅乾,兩片一小包,上課肚子的時候果腹用的,希望是我喜歡的味~)

【傳播媒體】資深菜鳥的公關日記

圖片
大學畢業一度想嘗試行銷企畫的工作,過了六年,經歷出國、換跑道、念碩士、繼續換跑道這些反反覆覆的日子。現在真的在公關公司裡,實現當初不該有的遐想。  遐想總是美,帶著八成的無知,兩成的期待。人生總有很多遐想和未知,然後我是屬於那種要親自去感受,得到對事件有自己結論的人。這種人在集團執行長口中,講得有點言重,但她真的是用「犯賤」來形容我們這群人。  如果要成為專業的公關從業(or basically,公關操作,manipulate)人員,真的有太多稜稜角角要學了。而基本上在進入這行業前,我對公關的認知也很片面。我知道要處理媒體關係、會有企劃發想的工作、要翻報紙整理新聞、要辦記者會、活動要on-site...等等等。但細節是什麼,我是外行人。 而這些都還只是time sheet裡面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對公關的了解,還有練會做這一行必備的技能,還有可以把這些發揮到怎樣的極致。大至成為專業、獨當一面、穩重可信賴的窗口;小至學會精準用字、精準發言、精準提案、精準預算;更小至橋齊文件格式,美化所有書面檔案;再小至寄送獎品、新聞資料裝袋、扛活動用品、訂便當、想粉絲頁的po文....  以上是不分客戶產業的skills,分產業的話,每個人都要成為那個產業的資訊達人。所以我要知道客戶產品的規格、特色、定位、競爭環境、產業趨勢(因為當初是負責IT ,所以還包括電信商、系統平台等都要很熟)、最新消息等等。覺得自己唬一唬的話,也可以去當科技業的業務或PM了。  然後在這個禮拜六的時間點,坐在電腦前,整理著周六的新聞,等等要研究別人家Facebook page操作模式。頭有點暈,心理跟生理都有點想吐,但我想有些心得,趁還願意和大家開心分享的時候,是該好好被記錄。  只能說親愛的不知道哪裡來的信仰,請助我一臂之力。

【面試分享7】後感

我人生中的第一場面試是在大四時,有一天無意間在系辦門口看到KPMG校園徵才的訊息而開始的。當同學都忙著補研究所和高考時,只有我閒閒沒事就跑去應徵auditor了。我不知道auditor要幹嘛,我只覺得可以比同學提早進入職場賺錢是件很屌的事。那時是兩位碩士、四位學士同時集體面試,聊一些很簡單的校園生活回憶,完全沒有問到審計之類的專業問題(問了我也不會...冏)然後就這樣被錄取了。所以我對面試的第一印象,以為只要笑容滿面、誠實以對就好。 很誇張吧,我完全沒想過審計員要做什麼、事務所在忙什麼,就這樣輕鬆地拿到一份offer。就我的印象來說,後來應徵會計、銀行員的面試內容,也與事務所校園徵才時一樣單純(但也有聽說某些四大問得很專業)。這一類型的職務通常不會問應屆畢業生你為什麼想當會計?為什麼想當行員?因為去應徵的人99%會回答,因為我是會計系畢業的,因為我是念相關科系的,問了好像也沒甚麼意義。 所以這種專業技術限制的工作本身,已經假設好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就是會來應徵他們家的這份職缺。直至後來應徵其他類型職務的工作,才發覺「有些」面試是需要有準備、有想法、有考官緣的一件事。這跟產業型態、公司文化、考官用人準則也是有很大的關係。 我朋友在申請美國MBA時有一個可以令我們台灣人仔細思考的例子。考官在電話interview的時候問她:「你為什麼想念MBA?」,她回答:「因為我未來要幫忙我父親的事業。」然後考官繼續問:「很好,但是你沒告訴我的是,你為什麼『想』念MBA?」 這其實是很簡單的對答題。有家業就等於想念MBA嗎?有家業可以直接接班就好了,為什麼想念MBA? 所以找工作是檢視自己的好時機。如果只是回答:「我想應徵國外業務,因為我英文能力夠」(英文能力是每個前來應徵者都符合的條件,你覺得這是個競爭性夠的回答嗎) 或「我想進入你們公司,因為大公司福利好、名聲好」(這也許適合用在可以做到退休的公司→安全牌路線,讓人覺得你夠穩定/反之則讓人覺得你不積極,所以換個說法吧) 諸如此類。 我要說這真的是件很困難的事,跟所有事情一樣,想一個說服人家的理由,是需要練習,也會經歷失敗的。建議可以有事沒事就想想自己的特質和自己擅長的事物,和不同領域的朋友討論各行各業的特性,一定可以漸漸理出媒合的工作,到時你就可以很有自信地把個人特質、專長、相關經驗、對這份工作的了解...

【面試分享6】商業周刊 記者

我媽說我的人生精華都花在面試上了,她還真難得講出如此有道理的話。想想也是,整理了這兩三次求職的過程,發現我從金融業、科技業、消費品產業、精品業、文教業到媒體業都嘗試過,證明我跟蒼蠅(觸角多但沒方向)應該是同一類型的生物。  要我再舉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面試,那就非商業雜誌社莫屬了。那時記錄過面試的心情,現在在看一次真的是有點gay掰,明顯就是滿腔熱血卻又入世未深的研究所畢業生會想的事。尤其是像我這種碩士念人文科學的,自以為找工作是在搞學運。 真的是做過事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做「積極的態度」。 所以這篇算是懺悔文,懺悔當初的少不經事。工作的機運是會分配給真的想要做的人,我想考官閱人無數的資歷也不是假的,他們可以很清楚看出candidate的志向在不在此。在台灣媒體業被大聲撻伐的情況下,我真的很佩服有志走記者路線的人。我以為我愛寫文章,就可以累積出擔任文字記者那樣遠大的志向,其實是不可能的。記者需要的是一種使命與抱負,還有無人能比的實力。我相信行行出狀元,更希望看不起傳播學院出身的學生的聲浪可以少一點。 又激昂了一下。 進入正題,雜誌社的過程也是層層關卡,下一段會有更仔細的介紹。而且他們要的人也很明確,就是對新聞有熱忱,尤其是財經新聞。所以其實記者群裡有不少財金系或經濟系出身的人,而我竟然忽視如此相關的背景,在面試的時候沒有把它視為自己的優勢之一,可見當時我對這份工作的認知真的太不完整了。 筆試 1.數學。這是我筆試過幾家公司最難的數學題,不使用計算機的運算,難到有幾題根本不知道從何算起。那時一邊寫一邊覺得非商科出生的學生應該答對不到五成。 2.新聞稿英翻中。 3.邏輯。 作業 筆試過關後會收到一份限時24小時內回覆的新聞作文,我那次的題目是「兩岸MOU及ECFA對台灣的重大影響」 ,內容完全自由發揮。我真是火力全開地在一天之內搜集資料、重點摘要、把2000字的稿子趕完。剛剛自己看了一次初稿,很懷疑那時候是國台辦的哪位官員鬼上身。 ps.考官後來說我們的作業都不合格,他很失望在文章裡沒有看到我們有「quotation」的行動,例如與教授訪談,請他談論對這件事的看法。考官認為在一天內做到應該不是件難事。 面試 經理一關、主任與總編輯一關。考官非常犀利,邊挑眉邊問「台大學生是很聰明啦...只是當你同學都領金融業四五萬的MA薪水...

【面試分享5】 花王 商品企劃

【花王】 應徵管道:104 面試關卡:部門主管+日籍主管 POSITION:商品企劃 OFFER:無 PAY:unknown  在104搜尋相似工作時有看到這個職缺,但我沒有主動應徵,主因是因為他們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台北矽谷,對我來說在南京線尚未通車前有些遙遠;以及對於是否繼續在同行領域(日系化妝日用品)發展有些猶豫。  履歷 不過在接到他們的面試邀請後,我還是前往面試了,HR也是寄了份制式履歷要我隔天一早回覆。制式履歷跟聯合利華的類似,有相當多欄的問答題需要填寫,包括 個人特質、價值觀、你所了解的品牌、WHY KAO、3-5年的期許、你所遇到的挫折/成就的事、對這份職缺的認知 。寫的同時當然有參考他們的官網,老實說做得很完善,商品資訊也都很豐富。 筆試 HR有事先來信說明面試當天會先進行英文與專業知識的筆試,而這真是個錯誤的開始,因為我沒有準備就去了,想說專業知識也許是寫些企劃案之類的,臨場發揮就好。考題全是英文,前面的閱讀比TOEIC和IELTS都難很多,有點像TOFEL程度;後面則是有關行銷的術語和專業文章。我是完全沒念過行銷學的人,我對術語解釋的程度只在4P和SWOT,所以在這裡掛掉了。 ps.考筆試的時候是在reception前面的幾張小圓桌上面寫,所以會很清楚聽到隔壁桌在交貨或是一群人在櫃檯那邊團購布朗尼的聲音,有夠不能專心的。建議要去筆試的人可以自備耳塞。 面試 一進去又是四對一大陣仗,個人真的很不喜歡這種壓倒式的日系作風。不過面試過程氣氛很好,主持的主考官很會提問,讓我很有機會表達自己。而他們也真的會看制式履歷裡的東西來請你舉例,像我覺得在優點的地方提到自己主動積極會很好發揮,隨後他們請你描述具體一點的時候,就可以說 「在應徵商品企劃之前,我會很積極做些比較商品的功課,如XX的Liese和XXX的瑪宣妮,兩者皆...,不同點又是...。」 或是 「我有實際去通路看商品鋪貨情況,發現...。」 中間也是有用日文和日籍主管交談,我一開始講的不順,第一印象可能不好吧,但隨後也是有比較抓到感覺了。 結果 有問到待遇和on board時間,當下覺得對談的感覺很好,機會不小,走的時候還送給每個應試者一份小禮物,企業好感度加分。不過可惜的是我今早打去問有沒有第二關的機會,隔不到三分鐘HR就寄來了感謝函...

【面試分享4】UNIQLO 店長 行銷

【UNIQLO】 應徵管道:日系hunter 面試關卡:hunter窗口、hunter日籍主管、UNIQLO日籍主管 POSITION:店長、行銷人員 OFFER:無 PAY:店長起薪約42K 三月初的時候我去聽了場這個品牌在台大辦的說明會。五月底六月初的時候,我去面試了他們家的兩種職務,一個是店長,一個是行銷。這幾個月下來的總結是我在FB上說過的,對這家公司的感覺非常微妙,好像強烈中少了點火花,想要愛上它時機會又跑了,這樣。 那一場台大說明會是為了招募店長而舉辦的,約有150位學生參加,由台灣區負責人高坂(那位日本籍的大陸人)主講。會中不斷播放品牌的成長故事影片,強調他們重視的精神與全球布局的野心。而這一批招募成功的店長候選人是要前往日本接受兩年的訓練,期間會被分配到不同縣市的門市。須具備英文能力,日文則是可在日本當地接受語言訓練。兩年後再由公司分配工作地點,不一定是台灣,也不一定是亞洲。 他們對店長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同時給店長的權利也是很大的,甚至把店長放置在總部之上,由店長將想法傳回總部,請總部支援配合。這跟一般學生預期在店鋪任職幾年之後,轉任總公司的策略單位是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說明會上學生的發問,顯示了大部分學生對店長的功能不甚了解,絕大部分的問題是關於店長後續的發展、不適任後可否轉調等,而高坂也一直在強調他們要的是經營者,一問一答之間感覺有些代溝產生。 這場說明會並沒有激發我去投遞履歷的動機,一是店長是我沒想過的事,二是我現階段想留在台灣就業,不想再去日本了,三是我覺得高坂人如其名,非常高姿態...所以我就沒有趕在四月底截止時送出履歷。但是到了五月我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又在104上看到他們徵求台灣地區店長,104 總是這樣的,會害人不自覺的把履歷先丟再說。 於是我收到了hunter的面試通知,並完成了他們家的制式履歷,內容包括WHY UNIQLO、個人的工作價值、未來五到十年的生涯規劃。隨後前往仲介辦公室面試店長一職,經由對談過程發現這可能真的不是我想要的,於是自動放棄下一關。 那時面試我的仲介日籍主管對我非常challenge,但很棒的是他同時也建議我該修正的地方。我當初表示我的離職原因是因為前公司的某些情況,以為這樣對新型態的日本企業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但其實不然。對於一些愛挑毛病的考官來說,這是很容易被他們批判一個結論...

【面試分享3】資生堂 經營企劃 幕僚

【資生堂】 應徵管道:104 面試關卡:HR、日籍經理、日籍副總 POSITION:經營企劃部 / 儲備幹部 OFFER:有 PAY:暫不公開 2009年念完傳播研究所也是嘗試投了許多不同的產業,看到化妝品產業的經營企劃儲備幹部職缺相當興奮,想像是表妹進入LOREAL上班時那樣的情景(事後發現新鮮人太愛幻想真的不好...)。現在想起來也很誤打誤撞,職缺明明就掛上「經營」企劃兩個字,但表妹協助我的準備方向完全是走品牌行銷路線,不過我想對台灣大眾來說,真的也解讀不了經營企劃的意思(因為我進去後主要是做KPI管理的工作,本部的重頭戲則是集團年度方針的籌劃,聽起來也是挺酷的)。 那時公司有寄來一份「對於化妝品產業的生涯規劃」日文作業,以兩張A4為限。我那高材生妹妹不愧是唸西北大學的料,她建議我先從 台灣化妝品市場概況開始撰寫,帶入品牌發展,寫出現階段商品的佈局情況,最後強調WHY THIS BRAND以及我能為公司帶來什麼 。這一連串的行銷邏輯真的很有用,不只是用在跟品牌行銷有關,對於任何人想要強調對應徵公司的了解,都可以套用這個公式。 面試的時候是大陣仗的四對一,我那時的日文已經一年多沒用了不太靈轉,主管一直問我「戰略的定義」,心裡想說媽呀你是要打仗嗎 (日商都會稱策略為「戰略」、稱行銷為「販促」等的漢字直譯)。但還是幸運有抓到核心點,比如公司的大方向應該是以顧客為中心等等的,抓關鍵字就是了。 第二關面試副總也問了個有趣的問題,像開價通路有很多都是這個品牌旗下的商品,比如瑪宣妮、戀愛魔鏡、ZA等等,那為什麼在銷售這些商品的時候,會把母公司的字樣給貼住呢? 我從來沒想過這類的問題,只好說為了讓台灣消費者覺得很新鮮吧,把焦點放在子品牌本身的字樣就好 (但我個人是希望不要貼標的,這樣才能顯示出THIS BRAND的強大啊)。 現在回想起來,我是用「做行銷」的動機與企圖去應徵儲備幹部,導致與後來實際的「經營管理」工作情況有很大的落差產生。因為既然是經營管理,我們這個部門做的就不是執行行銷活動的角色,充其量是一個公司的幕僚單位下的跑excel的小兵。又資生堂深耕台灣也快一甲子了,公司的文化與組織的制度90%是local, local, still local(部屬以課為單位,上司是課長,私以為是在公家機關上班只差沒寫公文...) 不像外商的儲備幹部有輪...

【面試分享2】 Panasonic 三井住友 瑞穗 Sanrio三麗鷗

接續上一篇既然有講到日系人才仲介公司,那就依照公司類型先來寫有關日商的好了。 我在2007年從日本回來時有找過一次工作,那一次是財會BA+日文專業,於是也被侷限地投了日文與會計/金融的工作,直覺是→反正在日本都是有頭有臉的企業,聽起來不錯。 【Panasonic】 應徵管道:104 面試關卡:主管 POSITION:會計 OFFER:有 PAY:忘了 【日系銀行1】 應徵管道:某日系人才仲介 面試關卡:HR、經理 POSITION:企金專員 OFFER:有 PAY:約30K 【日系銀行2】 應徵管道:104 面試關卡:HR、日籍經理、副總 POSITION:企金專員 OFFER:有 PAY:約30K 兩家日系銀行基本上完全沒問及金融知識,感覺很愛用新人,也覺得我的背景非常適合。我後來有去其中一家做滿了試用期,公司內部學經歷都很好(很接受中途採用),同事也很活潑,社內主要書信與系統是使用英文,只有日商組的同事需要會日文。是很國際化作風的日系銀行,這點我很喜歡。不過做一做覺得我還是想去公關公司(我想大家會在這一系列文章看到我的渴望基本上沒有變過...),就又跟大家掰掰了。 新人底薪雖然不太漂亮,但同組資歷多一兩年的姐姐都有領到不錯的pay。而且我走了之後,主管就開始堅持要用有工作經驗的人...(對不起...) 【三麗鷗】 應徵管道:某日系人才仲介 面試關卡:日籍總經理 POSITION:行銷企劃 OFFER:第二關之前放棄 PRY:約35K 對沒有相關學歷背景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有35K左右的pay真的是太夢幻了。連工作標的都很夢幻,主要是幫知名卡通人物推廣在台的一些商標授權,例如信用卡合作和航空專機,就是前人的代表作。公司編制大約二十多人,除了搞IT的之外其餘全是女性,感覺有點失調。第一關被問到一個有趣的問題,「你覺得我們家的卡通人物和小叮噹或櫻桃小丸子不同的地方在哪? 」答案很簡單,就是沒有嘴巴( 咦不是啦~) 。總之這一題考官對我的回答很滿意,也有了下一關做一份企劃案的機會。但是因為他下一關約的時間是晚上七點半,那時還是年輕少女的我聽從爸爸的指示說,這種公司去不得,就沒去面試了(蛤?)

【面試分享1】緣起。室內設計與朱宗慶的詭異交集

從五月初認真開始找工作到現在也快兩個月了,這次是轉職生身分,不過跟應屆畢業時準備的情況基本上是大同小異。 記得當初要離職的時候聽到很多聲浪建議→還沒確定方向就再繼續做下去,想好再走。但我個人,你也知道,就是很拗啦,我的觀念是 ① 想走一定是有更可以支持自己的原因 ② 很多事現在不放手一搏請問是要等到何時。如此的衝動行事之人。  不過走安全路線也是好的,先找到工作再跳槽,就不會落得像我這樣又要再經歷一次求職的過渡期(估計2.5個月)。別忘了這中間還要肩負起家人碎念的機會成本(我當初就是忘了計算進去XD)。 身邊很多朋友也是會對現在工作迷網的,其實我到離職後都還是這樣。那時還很熱血的把年終獎金拿去報名台北車站易禧室內設計的課程,一圓自己小小的設計夢想,而且還拿著作品集想證明非科班出身的我究竟有沒有實力,如此而已。我那時也是看了很多設計方面的職缺,但我知道如果真的要做也不會只是當個繪圖員,而是要做得更廣、更有美感的工作。 所以空窗開始後,我投了 進口家具代理商晴山美學的視覺陳設助理 ,面談時說的工作內容是館內的showroom陳設,以及外面豪宅合作建案的陳設(ex. 樣品屋會向我們租借傢俱和飾品擺設)。順利錄取後發現主要的工作內容是飾品管理(說我是倉管也不為過,每天蹲在倉庫貼標五小時。)我向主管建議他們徵才時需要改進的地方後,就跟他們說掰掰了(一方面也是薪水關係,28歲還領28K是個自己過不去的牆。)不過真的是很有趣的一小段經驗,平時都有很密集的商品訓練課程,包括家具品牌的歷史背景、沙發皮革或繃布的認識與判斷、飾品的材質與手工價值、還有我來不及上到的色彩學等等。平常在外面想學也學不到,或是搞不好還要繳比28K還貴的學費呢。只能說真的真的真的適合想走精品設計路線、又不在乎從助理一路爬起的人,未來也可轉戰精品櫥窗設計等等,但我就是玩票性質較大,沒有那麼大的決心啊。 真的開始認真思考「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是離開晴山的時候。其實我從大學畢業起就好想找行銷企劃/公關的工作,還記得用不相關的財會背景去面試朱宗慶打擊樂團的行銷企劃人員,那個職缺非常有趣,除了筆試會考中英翻譯的新聞稿之外,也要自己負責帶團出國參訪。當時年紀小又無社會經驗,開了個28K但主管說無法,所以在我印象中,這一類型的工作薪資水準普遍不高,也是令我一直卻步的主因。 (然後五年後還...

【室內設計】e15大腳桌

圖片
最近的功課是了解某進口家具公司代理的產品,這是相當好玩的事情,尤其當產品別具意義的時候。 我覺得傢俱/傢飾一直是很有意義的。每一樣單品都被設計師賦予了生命,每一樣單品都有自已被創造出來的故事,每一樣單品都希望自己可以在主人的家裡,有著重要的地位。大至L型全紋牛革沙發,小至一盞仿羊皮燈罩桌燈,更小至一個古銅花雕燭台,都讓我們的居家空間有了豐富的表情以及內容。  除了傢俱本身的故事之外,看傢俱(or逛傢俱)還有可以滿足自我想像的功能,試想:有一個自己打造的家,是一件多浪漫的事。敏銳一點的人甚至看到了什麼,也可以馬上感應到,「這就是我想要的樣子!」  所以在館內這麼多的單品裡,也有一些讓我特別有感覺的。這些單品不一定是日後家裡樣貌的參考依據,有時候只是因為他讓你感到很放鬆,就像喜歡一個人一樣,你會好想一直跟他生活著。  進公司前就有注意到e15這個德國牌子,走時尚與經典的路線,同時非常重視材質的選擇,由設計師Philipp Mainzer於1995年在倫敦成立,所有的商品都在德國製造生產。e15有很多經典商品,據說桌款BIGFOOT相當熱賣,是一張很樸實可愛的大桌子。 桌子的表面是由七或八條4公分厚的實木排列而成,桌腳是取於樹幹中心的實木。有橡木(oak,色淺)與胡桃木(walnut,色深)兩種木材可供選擇。 看到大腳桌,就覺得這是我在商業空間作業裡一直要找的那張大桌子呀!一張放在餐廳入口處可以坐8個人的大桌,餐點是樂活有機飲食,好像是帶有一點北歐與日式簡約的綜合,處在一片白與蘋果綠的空間裡。再往裡走推過玻璃拉門,還有提供學習料理的大場地。  就這樣我繼續想像我的生活可以這麼簡單,同時豐富。

【室內設計】我上室內設計課的初期心得

圖片
我喜歡觀察設計,但現在每個禮拜的設計課令我多少充滿掙扎。 我喜歡美國回來的那個老師,他是維多利亞酒店設計顧問團隊一員。當然維多利亞並不是多驚艷的作品,這之中也關係到業主與設計師的默契;不過就像維多利亞的創作一樣,老師很讓我們自由發揮手感與配色。上次他說我調的紫色很有英國皇家宮廷味,讓我心頭ㄎㄎ了許久。還有一次他說我畫的家具很classic,我就滿感動有人看懂我想要表現的是甚麼。 ↑用麥克筆、色鉛筆、粉彩繪製的立體圖 不過下午的AutoCAD真的是個災難。純粹的快速指令鍵入,就像挑戰一個月可以接多少的繪圖案件一樣,速度戰勝一切。設計的美感在這堂課是不被重視的,取而代之的是對如果練就了就自稱為是「室內設計師」,這之中所有設計素質的質疑。當然老師也是相當專業,非常熟悉台灣市場的內裝工法、燈具管線等細節;可是依我自己對設計的感覺是,我想真的有個設計構想後再著手繪圖呀! 我想要有簡單的刷漆天花,為什麼一定要我安排天花牆板的裝飾呢? 也是直至上了課我才發現, 台灣的室內設計環境還是很保守的。大部分的業主要繁複的設計、多樣的木工,看到的細節越多,表示裝潢費花的越值得。好像很少想過,少一點預算,多一點自己平常對設計的感覺,這樣的家才會跟自己契合,而不是設計師做好的樣品屋,每間都長很像。 後記(寫於2013年):當初竟然拿將近NT10萬的年終獎金去報名 易禧EC Design School室內空間設計養成班  ,想要深入一探室內設計的一切。後來也有拿作品集去apply到 Armani Casa 、 Dedon 等進口家具的代理商。所以對於有認真考慮轉業的人來說,這套課程的確受益良多!

【室內設計】Morgans Hotel, New York

圖片
從去年十二月底開始每個禮拜天上室內設計的課,很快的也進行了五六次了。一直想給自己一個相關的功課,一個在沒有老師監督下可以靠著興趣本身支撐完成的功課。這個功課不是製圖,不是做模型,不是上色。這個功課也無關天生資質或後天養成。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資料庫建立過程,裡頭還很空,只有一個「精品旅館」的資料夾。 ↑旅館外觀 Boutique hotel,精品旅館 或精品酒店。為了配合boutique的精緻,我選擇用旅館這小巧的字眼,捨棄酒店的氣派。在設計的領域裡,同樣是商業空間、同樣是旅程的路徑,我願意對旅館(而不是機場、也不是車站)產生最多的熱情。旅館是旅人的中途之家,是在陌生環境裡最可以產生親密連結的空間。這裡面我更是對精品旅館情有獨鍾,喜歡每一家每一家的獨到之處,只是當自助旅行沒有足夠經費的時候,往往都是投宿六人甚至八人房的hostel(青年旅館),過過背包客的癮。不過女青年也有不再青年的時候,有朝一日也是要升格為輕熟女的,所以就算住不到精品旅館,也該準備點功課,當作日後旅遊的拜訪朝聖景點。   ↑房間客廳 ↑房間衛浴 精品旅館的概念,Morgans Hotel Group堅信是由他們發起的。1984年設計師Andree Putman在紐約麥迪遜大道設計的Morgans Hotel,即結合了精湛的傳統工藝與獨特的設計品味,給予旅店不同以往的風貌。2008年旅館再度翻修,其中最具代表的是Morgans Hotel的大廳。設計師以單一的黑灰白色調處理,白天的時候天花板會投影出任意色調的圖騰或仕樣;到了夜晚則是最舒適的輕美學空間。 ↑旅館大廳 Morgans Hotel Group從紐約出發,至今經營觸角除了藝術氣息濃厚的波士頓、洛杉磯、舊金山之外,海外也擴至倫敦、墨西哥與波多黎各。不過集團追求的畢竟是多角化,精品旅館也不再是他們唯一範疇。現在連拉斯維加斯的Hard Rock Hotel也歸集團管理,但那就不是我心目中精品旅館該有的小而美了。 我沒去過紐約,我對設計也還是個門外漢,只希望藉由這份功課的練習,可以訓練自己對設計的看法,同時保存自己對設計的喜好。 (image sources: nikolaskoenig.com and blog.pure...

舒曼的Op.82

圖片
上班忙碌、下班上課是這幾個月的生活寫照,也因為沒得休息導致前陣子病了幾天。躺著因為頭痛無法入眠,只好撐起身子泡了咖啡好讓血液流通,並抱持著古典樂可以舒緩人心的信念,隨手開了廣播,轉到愛樂電台。 前幾天才看到這期的柯夢波丹告訴女人,偶爾要使大腦像關機一樣,完全放空。被病毒染身了才發現,連生病的大腦都捨不得片刻休息,或是,不知道怎麼休息。 咖啡香令人溫暖,主持人開始介紹起舒曼。鋼琴家,愛好文學作品,Op.82,腦頻率開始變得穩定。我仔細聽著每一段的旋律,漸強漸弱,反覆,終止,下一章節,繼續旋續,漸強漸弱,反覆,終止。一首我不熟悉的鋼琴奏鳴曲,卻是一首讓我捨得閉眼的片段。 只為休息。 捨得閉眼,捨得停滯,捨得休息,捨得關機。我們都善於利用瑣碎時間規劃過年計劃、規劃年終獎金、規劃人生。但我們要什麼時後才學會為了靜止而靜止,並重新獲得能量。 我知道不是下次生病的時候。

兔子年的第一天

過年輕鬆點,來寫個不用大腦思考就可以了結的日記。 因為家人多少會遵循傳統規矩,印象中的過年就是要全家在一起活動。對台北人而言,除了除夕來回新竹一天之外,其餘時間就是期待和爸媽好好逛一遍打折打到大家笑嗨嗨的信義區了(噢~聽起來真是沒什麼文化)。 除夕回到台北後繼續轉著電視,切換台灣版與日本版的紅白,偶爾轉去CNN看一下埃及人好不好,最後照舊轉到最愛的電影台,又看了一次The Family man 【扭轉奇蹟】。稍微想了一下人生的doubts and regrets,到了三點才去睡覺,隔天很得意的跟爸媽說,我有幫大家守歲。 初一就照著老爸的計畫去寒舍艾美瞧瞧,很隨意的決定吃午餐的餐廳(一樓有兩間特色餐廳可以選,帶有lounge風格的【北緯二十五】和自助式的【探索廚房】)。出發之前老媽說搞不好會碰到認識的人,結果還真的碰到了一對夫妻朋友,當作是初一的大貴人。 艾美的二樓另有一家中式餐廳,命名就是【寒舍食譜】,英文叫做My humble house restaurant。字面聽起來的確謙遜,但另一方面又夠諷刺。就像有錢人說他們的省錢方式是,出國別坐頭等艙就好。 艾美的觀光客行程就在逛了一圈寒舍空間的【OPEN新世代藝術家聯展】後結束。落地窗外的陽光依舊令人愉悅,路上行人大概是比平常周末再從容漫步個三分之二,除此之外其實也沒有農曆年的氛圍。這就是過年的信義區,引申為過年的台北。 隨後我們跑去敦南誠品,在二樓的咖啡店買了一個可愛的福袋,內容物抽中了我最喜歡的茶包組。在買書的時候也發現很多人是形單影隻的,但也許只是在和家人朋友聚會前享受的寧靜片刻。有開心約會吃下午茶的gay,也有在我身旁排隊的小型男,背著Prada經典黑色尼龍斜背包,拿了一本Monocle,最後還跟店員打了統編。再次可以確認的是,那款包包和那本雜誌,真的是我的罩門。 到了該回家的時候,這次在年輕人的地方換年輕人碰到朋友A先生,當作貴人二號好囉。

2011 Resolution

2010年是試煉的一年。當然也沒有說碰到什麼極為艱難的挑戰,說試煉也許也不恰當,只是對於100種個性不同的人,給他們做一樣的事,通常會帶出100種的組合。而我就是對於自己可以累積一年完整的工作資歷,感到不可思議,覺得自己終於過了一個關卡、一個試煉。 2010上半年把上班族朝九晚五的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下半年開始也多了個女朋友的身份。與朋友交談之際,發現大部分人在工作上有收入、感情上有歸屬的情況下,通常是朝安定的下一步思考。所以當我在年底的時候做了兩個人生轉折上的決定時,都是不斷在懷疑著自己,是不是人家所謂的「不穩定的社會新鮮人」兼任「過份自我主義的感情規避者」。聽起來還真的有點自私呢,但就是因為事實好像也是如此,我想我也只好承認這樣的標籤了(嘆)。 記得從英國回來面對2010年的開始,我的願望是認真投入新的一份工作並努力有所表現。如同大多數人抱著先做再說的念頭,先求有再求好,我也就這樣開始在外表亮麗骨子傳統的企業裡開始「看起來」沒啥挑剔的上班族生活。一年後除了感激公司給我的栽培外,也必須加緊進行2011年的新方向,認真尋找最適合自己的人生職涯。 好像一直是抱持著先讓工作滿足自己、讓自己安心,再用心力投入兩人世界的心態,但不可避免的還是要做好心理準備面對隨時一頭栽的戀情,哈哈。因為終究是個不知道怎麼準備生存的末日論者,能做的只好是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的倒數,激勵自己去完成夢想,並勇於去愛,這樣就可以死而無憾了:D